3月11日,FT中文网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陈歆磊的观点文章,他在文中指出,共享单车、网约车、乐视等案例都有其共性,即资本将本应理性发展的市场吹到一个无法正常运作的高度,致使行业内企业无法合理竞争。
金融回归本质与互联网+
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强调金融要回归本质,并中提出“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的重要论述。抛开讲话中的其它细节不谈,这个论述传递了两个清晰的信息:一是,金融是为经济服务的,不是来操纵经济的;二是,金融服务应该脱虚向实,踏踏实实,放弃高风险的做法。
不幸的是,以上两种现象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广泛存在于中国经济体系中,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经济,甚至一度成为备受推崇的模式。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一开始就被定位成互联网模式,大量的资本投入来制造新的供给,同时进行高额补贴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即所谓的烧钱模式。但是本质上共享单车是个重资产模式,其高昂的运营成本限制了这个市场的利润率。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合理的共享单车市场应该有合适的价格,市场规模也应合理。但是在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资本的比拼,让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为了抢占市场,部分企业在不考虑盈利和城市规划的情况下,过度投放单车。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的文章披露,2016年共享单车投放市场共200万辆,2017年1-4月份投放量达400-600万辆,平均每个月投放上百万辆。以常住人口大约为2500万的上海来看,需要50万辆单车。但实际上,上海的单车保有量为170多万辆,市场渗透率7.1%,远远超过常规的1%。这种无序扩张不但导致了大量闲置,而且使得共享单车公司无法正常盈利,同时还导致了自行车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紊乱。据悉,为了给共享单车企业供车,许多供应商增加了生产线和人手。结果,自2017年共享单车神话逐渐破灭之后,不光单车公司倒闭如潮,由于共享单车订单量日益减少,导致自行车工厂生产线搁置、甚至面临倒闭,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惊人。而操纵了市场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本,除了早期跑得快的,剩下的都是亏损。
网约车行业也是如此。起初,滴滴、快的在资本支持下靠补贴大战迅速抢占市场。在双方损耗严重的情况下,滴滴快的合并。此后,滴滴并购Uber,彻底成为了行业龙头老大。这些合并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但是都没有引起监管的注意。为了招揽更多的司机与乘客,滴滴出行为两方均提供了高额补贴,使得网约车市场无盈利可言。据公开资料显示,6年来滴滴出行累计亏损高达近390亿元,2018年仅在司机补贴上就投入高达113亿元。而且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无论车辆与驾驶员是否具有合格资质,都可以在平台上“揽客”,使得用户体验不断下降,甚至还引发了多起安全问题。但是,烧钱刺激出来的市场并非真正的市场,高度依赖补贴的网约车市场,司机和乘客忠诚度都不高。当资本退潮后,只会看到两种结果,一是需求不足,原本补贴刺激出来的市场需求,一旦没有补贴就会立即减少,对那些盲目(以租代购)进入该行业的司机造成巨大的损失;二是供给不足,原本部分网约车司机就是奔着补贴加入滴滴出行,一旦补贴减少或者滴滴为了自身盈利提高抽成,网约车司机数量会骤然减少,导致出行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两种现象对于网约车企业和社会都是伤害极大的。
当然,最具戏剧性的还是乐视。作为一家视频网站公司,如果专注于发展视频业务或者与之有关联的产业链,乐视的结局或许会不同。但是,乐视选择了布局“生态圈”,通过打造概念实现“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的模式,不专心做实业,忽视其核心竞争力。但是在资本市场,“生态化反”的故事却为乐视在融资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四年中乐视股价涨幅达535%,市值最高曾达到1500亿元。当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足时,乐视虽有破绽但还暂可通过借新还旧来维持生存。一旦资本入冬,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乐视融资越来越困难。前后几年,数百亿融资打了水漂,最终无钱可烧的乐视自身走入了绝境的同时也对社会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
这些案例都有其共性,都是资本将本应理性发展的市场吹到一个无法正常运作的高度,致使行业内企业无法合理竞争。得不到融资的企业必死无疑,获得融资的企业不去想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是一味扩大市场份额,想方设法帮助前期投资者以更高的估值退出变现。最后造成的恶果,则是会引发供应链上下游紊乱、甚至是整个实体产业链崩溃等严重社会问题。
对此,政府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这种操纵市场,追求短期的不合理回报,而不顾长期盈利水平的模式是不被政府认可的。而秉承烧钱模式的互联网市场,例如互联网咖啡以及互联网二手车,在这种大环境下还会坚持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学术活动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