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FT中文网发布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邱慈观的观点文章,她在文中指出,针对全球水稀缺挑战,金融行业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可以资金驱动有效解决方案,同理投资人也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能以投资方式参与创意方案的开发。
水稀缺挑战:资管行业对策及投资人视角
水是公共财产,是商业产出,更是各国政府与民间的利益枢纽。这些年来,都市化、经济发展、人口成长及气候变化,却对供水增添了压力。依据世界经济论坛,水稀缺是全球首要风险之一,它推高粮食价格及能源价格、挑战企业盈利底线及运营决策。
针对水稀缺挑战,各行业高瞻远瞩的企业都提高警觉,甚至严阵以待。对水利、水配输、水基建等行业,它们面临挑战同时也为它们带来机遇,这是水资源价值链下供给端的机会。对饮料、能源、半导体等密集用水行业,其挑战意味着需降低水风险暴露,这是水资源价值链下需求端的机会。试问,它们开发了那些解决方案?资金来自何处?资管行业如何回应?面对机遇,投资人参与时需掌握那些要点? 本文将解答这些问题,而重点落在资管行业的对策及投资人的视角。
水稀缺挑战
淡水占地表水源约2.5 %,其中仅三成容易取得。政府经费及地理问题限制了供水设施的建置。水稀缺问题的严重性,数字最能凸显。依世界银行预测,目前全球七十五亿人口中,二十亿住在缺水地区。2030年全球人口将达八十四亿,而住在供水压力严峻地区者,估计将比目前增加一倍,达到四十亿。在欠缺有效行动下,水需求量会比供给量高出四成,而中东及一些非洲严重缺水地区,2050年GDP成长率的下滑将达6%。
缺水只是问题的一端,工业排放、化学残留及垃圾秽物对淡水水源的污染,更是雪上加霜。依据联合国水资源发展报告,排入大自然的废水,八成未充分处理,而对当地地下水及全球河流造成污染。美国环保署指出,美国境内44%的河流及64%的湖泊已遭污染,不仅不宜人类游泳,其中鱼类也不宜人类食用。更糟的是,气候变化会激化既有问题,譬如,氯、磷及有机物对水质量的负面影响,会因气候问题而加速恶化。极端气候更降低了水供给的可靠性,涝灾及干旱的频繁发生,对全球农业影响甚大,其中以农产品的产量波动加剧最明显。
全球半数人力在八个水资源相关行业工作,包括农业、林业、渔业、能源业、高密度资源使用制造业、资源再生业、建筑业及运输业。这些行业仰赖水资源,同时也破坏水资源 ——它们排放运营废水,是淡水水源的污染大户。特别是,新兴国家的农耕方式相对落后,用水占比高,相关污染严重。农业用水占比在先进国家是七成,新兴国家高达九成,而当其农业灌溉使用未经合宜处理的废水时,更复杂了水稀缺及水污染问题。
饮水渠道方面,依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九成民众享有安全渠道,另七亿人口有安全疑虑。安全饮水渠道对健康、教育、谋生及女性赋权,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欠缺渠道的新兴国家,挑水责任常落在妇女身上,形成一种沈重的体力活,对女性不公平。
解决方案及资金需求
强化水资源管理及改善供水渠道,是经济成长及精准扶贫的关键要素。从全球发展角度,水资源管理格外重要,因此联合国的十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净水与卫生的可持续管理”为其一。这目标界定了多项行动方案,包括提高水质量、降低水污染、改善水效率,及推动整合式的水资源管理。在”净水与卫生”之外,另有多项SDGs与水稀缺有关,包括消除饥饿、性别平等、教育质量、创新基建、海洋生态、陆地生态、健康与福祉等,而其背后理由明显。因此,水稀缺的波及面极广,水资源对半数以上的SDGs有涟漪效果。
针对全球水稀缺挑战,各行各业发展出多种解决方案,以下是几则范例。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建立了WASH4Work专项,改善工作场所的水资源渠道、厕所设备及卫生习惯。专项可用于该公司的劳工专属社区,也可用于其供应链上下游。专门解决水问题的Xylem,针对水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从水的收集、配输、使用,乃至回归自然,开发了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应用方案相当全面,其中包括一种脚踏式灌溉帮浦,小农可藉由简单的踩踏动作,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制衣公司H&M为降低负面环境影响,增加了有机棉与再生棉的使用,而基建公司Aegion以加强防漏性、降低腐蚀性为旨,投入水管及废水排放系统的改造。
当然,水稀缺风险暴露程度愈高者,往往愈积极于推动解决方案,而能源行业为其一。工业用水中,能源行业占比高达七成五。能源行业为确保水源,对稳定水源及节约用水方面积极投入。盐水淡化技术是一种稳定水源的方式,常为邻近海洋、地处干旱区且欠缺其他选择的能源业者采用,例如波斯湾阿拉伯国家的业者。但这方法昂贵、耗能,更具争议性。因此,除非盐水淡化厂能采用风电或太阳能,否则难以避免成本效益差、可持续性低的争议。
解决水稀缺挑战,需要颠覆式的创新方案,更需要政府与民间的投资,且金额极巨。例如,依OECD估算,光是“净水与卫生” 这项SDG,至2050年其累计成本就要七兆美元,还不含其他漪涟效应下的SDG。
针对解决水稀缺挑战的必要投资,政府与民间的资金投入,情况如何?
在这方面,有些政府已做出承诺,特别是面对严峻供水压力者,如波斯湾阿拉伯国家、约旦、新加坡及金砖四国。它们或因地理条件,或因都市化问题,承受格外严峻的供水压力,需投入的金额巨大,也做出较多的投资承诺。特别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将水处理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拟投入金额预计占GDP的0.75%。新加坡是全球水资源最匮乏所在,但政府推动水管理技术的升级,对微滤、逆渗透及紫外线杀菌辐射等先进净水法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活化废水。
实体企业方面,食品、饮料、制衣、半导体等密集用水行业下的许多公司,也从前瞻性角度,启动了水专项投资。例如,台湾的电子制造商友达光电,迄今已投入15亿美元,改善其全球生产线的用水效率。美商可口可乐在改善全球供应链用水上,过去十年已累计投资20亿美元,未来还拟再进行更多投资,替各地生产线兴建水厂。法国食品巨擘达能也不落人后,已在非洲及中国投资六千多万美元,用以稳定其乳品及瓜果的水源。
资管行业对策及投资人视角
针对全球水稀缺挑战,金融行业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能藉由其投融资功能,以资金驱动有效解决方案。同理,针对全球水稀缺挑战,投资人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但能以投资方式参与创意方案的开发。针对于此,资管行业可赋予投资人参与机会,帮他们把资金导入有责任感、能克服水稀缺挑战的实体企业。
资管行业对水资源相关金融商品的开发,迄今已近二十年,在基金方面,发展了共同基金、指数型基金及影响力投资基金等类型。各类基金的启动时间有先后,选股重点亦有差异。
最早启动的是共同基金,在1999年、2000年之际,市场上就出现了水资源基金。它们多由股权形成,股债混合的较少,而募集方式以公募为主。这类基金的投资策略被归为可持续主题法(sustainability-themed),因其针对的是一个已产生结构改变、难以扭转趋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选股重点围绕着水稀缺主题。依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推动的ESG(环境、社会及治理)责任投资,可持续主题法系这类投资的七大策略之一,用以挑选投资标的。可持续主题法崛起于1990年代,发展时间恰逢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兴起,其中以气候变化为主要关切,水稀缺则为连带关切之一。
最初的几只水资源共同基金,系由国际知名资管业者所发,以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人为对象,投资重点落在欧美。发展迄今,市场演化出多只水基金,发行者有Pictet、RobecoSAM、Allianz及Calvert等,投资范围已从欧美扩及新兴国家。譬如,中国光大水务公司就是RobecoSAM可持续水资源基金的成分股之一,因其业务涉及废水处理、沈积物处理、重复用水、水技术研发等,且为各地方政府运营水务处理设施,成效卓越。
水资源相关的股市指数较晚出现,标准普尔2007年启动的 S&P Global Water Index为其一,另有MSCI Sustainable Water Index等。其后出现的,是指数股票型基金(ETF),如iShare Global Water ETF、Lyxor World Fund ETF等,前者追踪一只由全球五十间水资源相关大型股形成之水指数的绩效,后者追踪二十间涉及水利、水处理及水基建之大型股的绩效。两只ETF的部分持股重迭,而Pentair为其一,该公司为全球家庭及企业开发了多项可持续水资源解决方案,旨在强化净水渠道、降低水消费、促进水再生及重复使用,更确保最后水会以干净方式回归自然。
无论是水资源的共同基金或指数,投资标的之选择,都取决于资管行业对“解决方案”的诠释。早期基金经理认为,解决问题的责任落在水资源价值链下的供给端,故选股聚焦于水利、水配输、水技术及水基建等行业,而价值链下的需求端几乎完全被摒除。
这种摒除需求端的案例甚多。譬如,某只老牌水基金,依其招股书所言,它“投资于水价值链下之技术、产品及服务供应商,涉及水配输、处理及分析“。因此,涉入水利及水配输的企业,如法国的Suez集团、英国的Pennon集团,会是此类基金的成分股。水处理及安全测试方面表现优异的化学原料公司Ecolab,会是成分股。在基建开发与维修行业领先的美国公司Aegion,因其能对老旧水力设施翻新改造,也会是成分股。
当基金聚焦于水资源价值链下的供给端时,投资标的会集中在几个行业,造成大量的产业独特风险。依投资学的基本概念,行业基金常有多角化不足的问题,形成风险波动过高,而投资人承担这种风险却“不能获取回报”,因其本可透过投组的充分多角化而予以降低。
事实上,以可持续主题法形成的其他基金,如再生能源、医疗健康、老龄生活等,投资标的常集中在几个行业,产生与水资源基金相同的问题。因此,主题式基金不适合单独持有,而应被看好水资源市场可持续潜力的长期投资人,纳入其全球性的多角化投组。
针对行业过度集中的问题,基金经理亦可透过对“解决方案”做新诠释,而予以化解。此处关键在于,面对水稀缺挑战,解决问题端赖水资源价值链下的供给端吗?当需求端开发创意方案,以调适、减轻或修复问题时,难道其贡献不应被计入吗?
特别是,饮料、半导体、制衣等密集用水行业,近年来也都从降低水风险暴露、提高企业长期盈利、承担可持续发展责任的立场,从水资源价值链下需求端的角度,投入人力、时间及资金,发展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案。
例如,全球晶圆代工行业的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就是引领群伦的需求方表率。该公司的节水项目极富创意,具体作法包括收集空调滴水,经再生系统处理后重复使用。系统效率极高,可完全排掉废弃沈积物里的毒素,最终流出净水的纯度甚至高到可供半导体制程使用。公司晶圆代工厂里的水基建,也能把再生水引入厕所抽水马桶再利用。半导体行业的水再生率及再利用率,均值为1.7,而台积电可高达3。它更与同行分享节水理念,共同开发最佳实践。
台积电这种能减轻水稀缺挑战的需求端企业,有充分理由被纳为水资源基金的成分股。另一些扮演触媒角色的企业,能助益需求端加速达成目标,也有理由被纳为基金成分股,而丹麦的生物科技公司Novozymes正为其一。该公司生产的工业酶制剂,可加速物质的生化反应,降低密集用水行业的水使用量、提高物质效率,而贡献于水资源价值链下的需求端。
目前已有基金经理意识到,针对水稀缺问题做调适、减轻与修复,水资源价值链下的供需两端都有责任,都可参与,而投资机会也同时显现于双方。因此,基金经理的受托职责,系在以资金驱动最佳解决方案,其中除包括传统上会纳入的供给端组织外,还有需求端组织。这样选股无疑扩大了可投资的资产池,纵使基金经理仍以可持续主题法选股,但纳入的行业不再局限于水利、水配输等水相关行业,还扩及饮料、制衣、半导体、生物科技等行业,因而对水资源基金原有之多角化不足问题,做出了部分化解。
在共同基金、ETF之外,这几年市场上的水资源相关金融商品,出现了以“影响力“为名者,如Barclays的Impact Fund、MSCI的Sustainable Impact Index等。不过,它们虽以”影响力“冠名,策略上却未必是影响力投资。特别是,影响力投资是ESG责任投资的七种策略之一,崛起时间比可持续主题法要晚得多,发展迄今才十年。影响力投资侧重投资者改变社会的动机,强调资金驱动社会创新的力量,且要求对社会影响力做出具体衡量。该策略以初创公司为投资标的,透过私募方式长期持有,且利用投后管理、资源对接等配套机制,帮助被投组织进行能力建设。
针对于此,观察上述impact fund的持股,全由上市公司组成,其中不乏水资源行业下历史悠久、全球运营的大型股,如Veolia Environment、Danaher Corp等,而Veolia有165年历史、全球员工三十多万,Danaher有34年历史、全球员工近四万。因此,这种基金是引用“影响力”之名,其选股法在本质上有别于以创投策略为主的影响力投资。
本文从水稀缺挑战谈起,简介解决方案、资金需求,并说明基金行业的产品回应。本文结束前,笔者再强调三点。第一,ESG投资产品针对“双底线投资人“而发,水资源基金亦然,而这类投资人同时追求财务回报与ESG回报。当资本市场上仍以追求财务回报的“单底线投资人“为主时,水资源基金可能不受青睐,而国内市场或在此列。第二,ESG投资产品常针对长期挑战而发,水资源基金亦然,故不适合于只想短期持有的投资人。第三,ESG投资产品系以国际上认定的ESG投资策略来挑选标的,其中包括水资源基金使用的“可持续主题法”。在以合适策略选出投资标的后,基金经理须从投资角度优化回报率,故“这只基金以获取最高长期回报为目标“的表述,与此类产品的初衷并无妨碍。
学术活动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