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hth88 > hth88 > 全职教授> 个人风采
洪玉蓉:学术研究也是一件很酷的事儿
发布时间:2019-05-24 浏览次数:17243次

运动,“吃鸡”,王者荣耀,和好友环球旅行,这是当下许多90后、00后的日常,也同样是一位年轻金融学者的业余爱好。

她是洪玉蓉,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师资团队2018年的新面孔之一。虽然初登讲台,但履历却并不单薄。在五年的读博期间,她已在资产定价、资产管理、行为金融、内幕交易等多个热点领域开展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多次斩获国内外学术大奖。

作为一名“新世代”学者,她的学术梦想是什么?而作为一位年轻的90后,她又将如何去诠释“传道、授业、解惑”之道?

学术之路“寂寞高冷”,但是我喜欢

洪玉蓉中学时随父母迁居上海,初中入读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高中就读上海四大名校——上海中学,俨然是一条标准的上海学霸长成路线。

2009年高考时,中国金融热已初见端倪,而海外教育还没有达到今天的热度,成绩优异的洪玉蓉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最终选择了去香港大学就读经济金融专业。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金融专业前景光明,更重要的原因是自认为性格偏内向的她觉得应该走出去见识不同的风物,开拓人生视野。

大学学习期间,洪玉蓉也曾进入一线金融机构实习,但总觉得从事的事务都过于机械,自己无法真正投入其中。临毕业前一年,她想探索一下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潜力和兴趣,于是参与了学校的一个研究项目。“整个过程非常有启发性,让我接触到很多详细的数据,认真去思考一些金融现象和背后的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很有成就感。”从中领略了科研的乐趣和美好的洪玉蓉,也由此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

本科毕业后,抱着“想脚踏实地地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的想法,她申请了香港科技大学金融专业的博士项目,并联系导师余佳林,在入学时就开始跟从导师从事研究工作。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明睿智的教学之道让她受益匪浅。“刚开始的时候,他几乎是手把手的去教你很多基础的东西,非常严谨细致,但他到后期又非常注重培养你的独立选题和思索能力,可以说松弛有度。”

港科大博士课程也是洪玉蓉学术研究的起点。入门之后的她,不仅领略了学术研究的美,也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虐”。读博期间洪玉蓉遭遇两大挑战:前两年他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修完多门基础专业课程。密集上课,高频考试,大批的专业知识点,让一群身经百战的学霸们都累到怀疑人生,“那时候我们都有点迷茫,深感自己智商不够用。”洪玉蓉回忆道。

而随着更多研究的展开,洪玉蓉体验到了学术之路的“寂寞高冷”。“做一个IPO项目可能需要一年,而开展一个科研项目的周期非常长,而且并不总能被外界认可,真的是非常考验我们的意志力。”她感叹道。务实的她学会接受现实中的诸多不完美,埋头专注做好自己的研究。她的专业能力、职业认知和心理素养都在不断的践行中得以成长。“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于我而言,严谨和坚韧非常重要。”洪玉蓉如此总结。

忠实于兴趣的研究之道

如果说最初洪玉蓉选读经济金融作为自己的专业有着世俗的考量,但最终将金融作为自己的主修专业,则纯粹是兴趣使然。“经济研究的是宏观层面的东西,而金融则和生活更贴近,金融就是媒介,可以把市场上不同的资源连接起来。”

“我是一拍脑袋,就会有个灵感的人。”她说的“脑袋一拍”其实就是建立在日常的关注和思考中。她喜欢看财经新闻,看研究报告,金融机构或上市公司中特定个人的某些行为变化都可能会启发她开启一项新的研究。2016年,她与学长合作,聚焦企业内部人士突然改变股票出售习惯,分析这些异常行为背后暗藏的金融信号,以及利用这些有效信号可能产生的投资空间。

他们的研究发现:内部人士出售公司股票的行为每年如果是有规律的,今年他突然停止这样操作,这个沉默是否意味着即将到来某些重要信息?“譬如说一家公司的CEO总在每年三月出售自己公司的股票,但今年三月他没有按常规操作,这往往意味着公司内部将有重大利好,所以他放弃出售股票,选择继续持有,直至获得最大利益后,再出售股票。”

洪玉蓉解释说,“我们发现这种内部沉默可以用来预测公司的收益和基本面,例如,ROA,现金流和分析师预测修正等等,而利用局内人战略沉默行为的多空策略每年能产生6% - 10%的异常回报。”这些异常回报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未来的收益公告中,老练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内幕沉默”的时间差朝着预测的方向多做交易从而获利。

洪玉蓉依据此项研究成果撰写的论文“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sider Sudden Silence”获得了2016 FMA亚太会议CFA协会最佳论文奖及2017亚洲FA最佳论文奖。最终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杂志。

而另一篇名为““Freedom of Choice in Pension Plans: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论文的诞生则缘起于美国的一些诉讼。在这些针对美国高校的诉讼中,雇员抗议薪酬计划中涉及的基金收取高额的费用。这些诉讼引发了洪玉蓉的思考,她想,如果雇员拥有更多的投资选择会产生何种影响,尤其对基金公司会产生何种影响?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洪玉蓉发现,当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基金数量增加,基金就会降低费用以吸引投资者,由此使得基金公司收入降低。同时,基金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最终投资者反而得不偿失。

此前,基于养老金投资的研究因为数据的缺乏,往往只能依靠实验或单一个案来推想投资选择增加带来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第一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第二只关注雇员投资行为的变化,而对基金的变化言之不详。洪玉蓉的研究以数据说话,让研究成果更为客观、有效、全面。

洪玉蓉的研究方向看似“任性随意”,但细观却发现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她认为,博士课程的最初两年是自己科研启蒙的两年,“你首先知道了有哪些树,树上有哪些重要分支,大致勾画出科研树形图。”至高年级,她则逐步梳理出清晰的学术发展之路,“分支很多,哪个是你擅长又是感兴趣的,那可能就是你的研究方向。”

洪玉蓉的研究只遵循一个原则:必须忠实于个人兴趣,“每项研究都耗时四五年。如果纯粹为了研究而研究,那么每天你活得都非常痛苦。”所以,洪玉蓉坚定地将资产定价和管理,内部交易和行为金融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原因无他,只是兴趣使然。

读博五年,洪玉蓉已有四篇论文获得业界肯定。除了上文中所提及的两篇论文外,她名为“Mutual Fund Disproportionate Portfolio Adjustment”的论文参与耶鲁大学Whitebox Advisors会议交流, “Monthly ’Earnings Announcements’ and Stock Returns”论文则荣获ICCFCM2014年度最佳论文奖。

惟愿助力中国金融的发展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及国际影响凸显,洪玉蓉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兴趣也日益浓厚:“中国金融发展迅速,相应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绝佳的研究切入点。”

而作为一名海归金融学者,洪玉蓉对自身的使命和价值也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她看来,中国金融领域的研究能力与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并不匹配,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国内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二是研究数据质量及真实性难以服众,三是缺乏专注踏实的研究氛围。但她也提到,随着更多海外学者的回归,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的现状正在好转,“像同样在SAIF任教的潘军教授等等,一批学者都开始做很多的中国研究,外界对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的认知正在改变。”

如今,洪玉蓉已成为SAIF这座中国金融黄埔军校的一员。作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商学院,洪玉蓉以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自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