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IF | 高金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留下电话 : 让我们主动联系您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SAIF老
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让我们联系您
SAIF论道经济金融形势 探索产融结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7-07-27 浏览次数:19536次

2017年7月12日,“2017•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与产融结合”专题研讨会在杭州举行。研讨会聚集了金融监管机构领导、知名经济金融学者、上市公司及企业家代表以及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同对于全球视野下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做出分析,并对产融结合与产业转型升级这一话题分享深刻见解与精彩观点。

研讨会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主办,SAIF浙江校友会协办。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SAIF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SAIF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包纯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 SAIF金融学教授、副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SAIF会计学教授、副院长李峰,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原局长吕逸君,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肖风,SAIF校友、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峰,SAIF校友、仁和智本资产管理集团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高政等。本次研讨会由SAIF副院长罗譞主持。

研讨会伊始,SAIF副院长罗譞介绍了研讨会的嘉宾以及SAIF目前的发展情况。SAIF是由上海市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标准所建立的、面向未来的国际化金融学院。成立8年以来,SAIF针对不同背景人群的需求,构建了国内最完整的金融类管理教育产品线。罗譞表示,研讨会在场的有来自学术界、实业界、金融机构的代表,“希望大家能够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就自己目前所遇到的一些情况,以及未来发展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解读宏观经济的GDP思维需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在发言时指出,衡量宏观经济所用的GDP思维需要转变,讨论宏观面更需关注价格状态。近五年来,PPI所呈现出的企业面形势不佳的反差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对投资形成负面影响。

对此,王国刚指出,实体企业PPI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库存太大,库存产品资金中超过90%来自于银行以及纯贷款金融机构的贷款,去库存就意味着资金回流受到了影响。“过去几年央行利用多种工具向金融机构投放流动性,导致金融领域的泡沫不断扩张。”

王国刚强调,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专项整治应采取渐进式模式,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应承担相应的风险。对于当前的金融形势,则需要认识到去杠杆的困难性,并且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浙江经济最坏的时间已过去

针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形势,浙江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认为,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无论是从坏账率,还是增长速度或者效率指标看,浙江总体向好。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因为浙江的发展阶段发生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从依靠实干精神转变为在要素组合方法、内部管理升级上与国内外优质竞争者进行全面深度合作。

包纯田介绍,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助推大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并取得的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和优势。“比如GDP占全国10%,每年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20%左右。”此外,另一大优势是最早开始走向国际的深度融合。同时,依托民间财富多的优势,浙江省形成了财富管理中心。

包纯田指出,尽管浙江经济体目前仍难脱离制造业,但带领制造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将使浙江省继续在全国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浙江企业的转型升级路

作为制造业企业的代表之一,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忠海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产融结合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表示,当前的实体经济经历着非常困难的阶段,转型升级谈了很多年,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聂忠海看来,转型升级有两个方面,一是区域产业金融转型,二是产业内力升级,其中包含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领跑整个产业的能力。

《浙商》杂志创始人朱仁华认为,从与企业家交流的角度看,经济的总体形势在好转,但不同行业情况不一。“一部分企业肯定会越来越好,一部分企业则要被越淘汰。”

信雅达集团董事长郭华强指出,金融技术的革命,与分管金融的革命,使得传统金融由低效转为高效,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企业应往精专的方向发展

“金融的防控风险永无止境,上市公司转型升级也是永无止境。”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原局长吕逸君指出,企业的发展一是做大做强,二是往做专做精的方向发展,“多年以来,保留下来的企业基本上是精专的企业,一些大的企业很多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倒下。”而既无法做强做大,也不能做专做精的企业早晚会死。

对于当前很热的并购重组,吕逸君认为,并购重组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万能的,其中包含着巨大的风险。“企业发展到底怎么走关键还得看企业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

对于金融的使命,他指出,金融应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便、低成本、安全的服务方式,要达成这一使命,不仅需要金融创新,还要提升效率,包括使用适当的杠杆、科技以及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事实上,浙江的金融风险在全国各省市中出现较早,主要源于楼市泡沫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吕逸君认为,要确保金融真正投向实体经济,就要提升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只有提高实体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才能真正实现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的经济问题

中国的经济形势离不开全球经济的语境。SAIF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引用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他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基本驱动因素是房地产过热以及后来发生的价格调整,这种调整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从整个金融业波及至实体经济。

王江教授认为,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直接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方式,虽然有所效果,但不能算是好的解决办法。人为地影响资产价格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整体经济下滑,但实际上延长了经济真正调整和复苏的过程。

“金融为什么重要,因为它主导资源配置。”就中国而言,王江教授指出,资产价格从利率到股价,有风险资产的融资成本实际上处于扭曲状态。而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带了好处,但这种好处实际上难以为继。“中国股市这么大体量的市场,这么大的风险,居然没有对投资者带来收益,这个是难以为继的。”

产融结合应创造价值

目前,中国出现许多核心制造业企业往金融方向渗透的现象。对此,SAIF会计学教授、副院长李峰表示,产融结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创造了核心的价值,还是风险的简单叠加?价值是如何创造的,能否弥补风险?

李峰教授认为,从企业角度来看,应首要考虑协同效应,即产业和金融到底是有机的结合,还是监管套利,亦或是“牌照经济”——即不是为了产生价值,而是为了产生一个金融牌照。

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肖风从实业集团的角度出发指出,产融结合首先应将产业和金融完全区分开来;其次,在二者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融合,由金融反哺产业、产业支持金融。在他看来,新的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融结合,但他也强调,“不能混淆二者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二者的安全性。”

对于产业与金融二者的关系,SAIF校友、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峰谈到,只有实业发展好,才能为金融服务业提供较好的基础。他表示,产融结合存在着客观的市场需求: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每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打理资产;作为金融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或者类金融企业,就是要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

(上图左为罗旭峰,右为肖风)

新技术助推产融结合进程

对公司金融有着长期研究经验的SAIF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对于产融结合给出了深刻见解。他以产融结合的程度为基础,将产融结合分为三个阶段:利用杠杆、上市或兼并收购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本产融结合;利用与金融密切相关的一些特殊竞争优势,来发展金融和产业业务的中等产融结合;产业公司完全从事金融业务的高度产融结合。

张春教授以美国和日本的产融结合历史为例指出,产融结合的高潮往往出现在工业化发展进程快的阶段。中国当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融结合的进程,“而且这个趋势很有可能会有一些革命性的发展。”

对于企业应如何进行产融结合,张春教授表示,首先,几乎所有企业都会进行基本的产融结合,即合理利用金融工具。其次,中等产融结合取决于企业的场景、竞争优势、业务特点等。

在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如何实施有效监管?张春教授认为,产融结合对于新技术应持更开放的态度,但一旦涉及到支付、货币创造的阶段,一定要有“防火墙”,否则会出现很大的系统性风险。

PE/VC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何向东强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支持实体经济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因为实体经济从种子轮开始,直到各种不同阶段融资,到最终IPO上市,或者上市后还会通过再定增、发债、并购基金等手段不断融资,其融资目的必定包含转型升级。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蒋潇华则从浙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产融结合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浙江省产融结合可以考虑创投界与投资界联手,但同时要反思资金投入后的管理问题。

(上图左为何向东,右为蒋潇华)

SAIF金融学教授、副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提到,如果一家企业拥有实体和金融两个不同产业,要进行产融结合,就应考虑产业与金融各自的达到的规模比例,从而实现集团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曾经参与多起产融结合运作的SAIF金融EMBA校友、仁和智本资产管理集团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高政坦言,产融结合的成功与否在于如何定义成功的概念。许多企业通过金融工具的应用降低融资成本,但在企业增强金融能力的同时,往往忽视主业的发展。他认为,产融结合要做好,不在于取得牌照这样的传统思维,而在于新科技和新场景的运用。


产融结合需要建立防火墙

杭州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勇指出,产融结合并非适用所有企业,目前来看,产业金融只有在上万亿的大平台上才能有真正成功的可能性,“上百亿、上千亿做产业金融这件事情恐怕只能分着做,中间要是没有防火墙根本没有机会,而且搞不好会把实体产业拖垮。”他强调,如果上市企业,或稍具规模的企业都投入到金融行业,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浙商产融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卫华则表示,许多上市公司需要完成资源整合,包括政府的资源、金融资源或银行资本,仅凭一家企业进行融资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产融平台总体资本征信,能够大大增强融资能力,为企业完成融资。

此次闭门研讨会是SAIF定期举办的系列专题研讨会之一。SAIF专题研讨会以自身的世界级学术实力、知识创造能力、全球学者专家资源整合能力,旨在将最前瞻的金融、经济学术研究成果与中国的本土金融课题、业界实战动态相结合,为中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心力。

资料下载
友情链接
专题阅读
+更多
Baidu
map